很多案件当事人认为,只要向法院申请执行了,就可以及时拿到被借走或拖欠的钱。而当法院穷尽手段反复查找,仍然无法查到被执行人任何财产线索,无法执行到位时,就认为是法院工作不力。遇到无法执行到位的案件,法官心里也倍感焦急和无奈。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是因为案件当事人混淆了两个很关键的概念:执行难 与 执行不能。
+
执行难
指判决以后被执行人有财产、有履行能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执行不了的情形,例如被执行人千方百计逃避隐匿财产,导致法院查控困难,或者被执行人下落不明难以找到,或者有关部门不配合,导致执行工作难以顺利展开等等。
+
执行不能
“执行不能”是指因被执行人丧失履行能力、无财产可供执行或不具备执行条件,造成法院无法执行到位的情形。
在司法实践中,典型的“执行不能”案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部分被执行人无财产可执行,最终程序终结的案件。
另一大类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但由于财产已全部被抵押,在抵押财产无剩余价值的情况,这对于普通债权人也相当于无可供执行财产。
“执行不能”案件 ,法院每年都会出现,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和实现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对于“执行不能”终本案件,法院会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加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措施,定期会集中在线上发起网络查询,对被执行人的银行账号、车辆等财产进行查询,发现有财产的,立即恢复处理。同时,法院在采取行动积极解决该类“执行不能”案件时,执行法官也会和申请人沟通解释,争取申请人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化解申请人负面不满情绪。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针对的是第一类执行案件,后一类案件本质上属于申请执行人应当自行承担的商业风险、交易风险和法律风险,不应纳入执行难的范畴。
造成案件“执行不能”,既有市场交易本身的风险,也有被执行人想方设法逃避履行法定义务的原因,同时也有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的因素。
我们既呼吁被执行人讲求诚信,积极履行债务,也希望申请执行人能理解客观现实。法院对此类案件也将定时进行查询,一旦发现有财产线索,将立即恢复执行,努力实现胜诉债权。
拘留失信被执行人,
发布悬赏公告,
公布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法院执行干警们
一直都在竭尽全力地执行,
即使“执行难”,也是在全力破解!
希望您能理解,
理性认知“执行不能”,
理性看待执行工作,善待执行干警们。
白银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北京路456号 邮编:730900 E-mail:byzyyjs@163.com
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