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举办“时代楷模”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法院干警在分会场参会。鲍卫忠同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先进事迹,迅速在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法院全体干警中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向鲍卫忠同志学习的热潮。干警们有感而发,纷纷表示要从模范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奋进之力,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推动工作的不竭动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一级法官 吴祥国
新时代枫桥经验要求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其基本内涵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
2024年6月24日,聆听了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宣讲。鲍卫忠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法官,他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热爱,走遍了辖区的村村落落,对每一件案件用心尽力,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对每一个当事人推心置腹,案结心结了;办理一件案件,多一位兄弟,“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鲍卫忠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一生,用生命践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
英雄模范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鲍卫忠同志的先进事迹中,我更加坚定对司法事业的忠诚和担当,我要沿着他的足迹,坚定信念,砥砺前行,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好法官。作为新时代法院干警,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把审判执行“公正与效率”永恒的主题融入司法实践,以更为坚定的信念、更为坚定的行动,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三级法官助理 李景香
在鲍卫忠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强忍着悲痛,眼含着热泪的我还是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巍峨的法治丰碑,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政法工作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公平正义,要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干警,把忠于法治事业作为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对党的事业负责,为群众尽心尽力,用实干争先诠释“人民公仆”“忠诚卫士”的核心内涵;努力秉持案案正解国法、念念遵循天理、时时体恤人情的“如我在诉”情怀,护卫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任与期待,接续书写新时代人民司法事业的全新华章。
他的那一句“法律是必须遵守的,办法我们一起想”,深刻诠释了执行工作的强制刚性和司法为民的温度柔性。他是人民的好法官、是党的好干部、是干警的好领导,也是妻子的好丈夫。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立案诉服部门是人民法院落实司法为民的最前端,我将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立足本职工作,用法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妥善化解每一件矛盾纠纷,让人民群众不仅感受到司法的力度,也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书记员 张亚宇
“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俯下去的是身板,竖起来的是信任。”鲍卫忠用最接地气、情理法交融的执行方法把法治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名干警,站在司法服务基层群众的桥头堡,唯有坚持司法为民,竭忠尽智,方能无悔青春。在一次一次的接待当事人,解决当事人纠纷后,我深深地体会到,百姓无小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我们多跑路,群众就能少跑腿,沉浸式地了解老百姓的司法需求,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尊重、关爱、热情。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对一名青年法官来说既是锻炼、更是荣光。“人的一生,都有一个需要坚守的价值。理想的完满人格,应当是破除自我,将自己融入到人民中,融入祖国的法治中。无我,党的事业不朽,如是我心”。曾经,邹碧华生前有过这样一段文字,如今鲍卫忠再次用生命书写了何谓“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壮丽篇章,对我们而言,唯有忠实地做英模精神的继承者,方能不愧为同行者。
斯人已逝,丰碑永存。鲍卫忠在司法事业中燃尽了自己,但他的精神却如同点点星光,汇成漫漫星河,照亮着司法公正道路上的每一位同行者。
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书记员 路正敏
鲍卫忠同志是一个扎根在基层法院24年,始终奋斗在办案一线的基层法官。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在他笔记本的扉页写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他坚持用脚走遍村寨,坚持用人心换人心,真心的对待每一个当事人,直至生命的尽头。他对法院工作的热情、对执行工作的认真深深的震撼了我,也感动了我。
他坚持在执行的工作岗位,坚守在基层,不畏艰难,提醒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案件大小,都要尽全力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他有着丰富的执行工作经验和强大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还不忘记永“人心”换“民心”。同样是基层法院的干警,我将以鲍局长为榜样,努力传承和延续鲍局长“以百姓心为心”的赤子情怀,俯下身子办案,走进群众,脚踏实地,办好每一个案件,让人民群众在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他以身作则,保持清廉本色,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反而在执行过程中,在申请人母亲急需执行款看病,且被申请人没有钱的情况下自掏腰包,为申请人解决燃眉之急,也帮被申请人度过难关。虽我做不到为自掏腰包,但我当以此为鉴,时刻绷紧纪律之弦,维护司法公正,树立良好的法院工作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