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仲夏的一个清晨,驱车来到黄河上游十大名渡之一的索桥古渡,在徐徐清风和淡淡晨曦中,静静地品味着千年古渡的盛衰沧桑。
索桥古渡位于景泰县芦阳镇东10公里的索桥村偏北2公里处,是丝绸之路北线重要的交通咽喉。这既是一条历尽艰辛的商旅之路,也是一条灿烂神秘的历史文化交汇之路。
清晨,黄河岸边的空气分外清新湿润,踏着软绵绵的青草爬上了河边一块高高的石坪,石坪约高出河面20多米,坪面方圆约30亩,坪上芳草萋萋、野花芳香,昔日用石块、条石砌成的房屋、院墙等轮廓突兀林立、古朴苍凉,如一方天然石头阵,默默地守护千年古渡。这就是建于大明万历42年(公元1614年)的索桥堡遗址。
一阵清凉的晨风吹来,驱散了多日来淤积在心头的暑气,放歌一曲,心旷神怡。极目远望,滔滔黄河在黎明晨曦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滚滚东流,和煦的阳光给两岸的绿树野花及秀丽山色增添了几份紫光灵气,岸边洁白的羊群在饮水,不时传来“咩咩……”的叫声,远近几处牧羊人家清淡的炊烟袅袅升起,早出的鸟雀在黄河上空欢快地鸣叫着、飞翔着。黄河的清晨是多么的宁静啊!几乎能听到心脏的跳动,彷佛置若世外桃源,世事沧桑荣也寂寂、枯也寂寂,任凭脚下的河水滚滚东逝,这就是昔日商旅云集、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索桥古渡。
索桥古渡河面狭窄,水深而湍急,两岸山势陡峭险峻,古来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优势。昔日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关陇,或者中原商旅出入西域,都是从索桥策马踏冰越过黄河。在索桥建成之前,两岸常常以羊皮筏子或木船摆渡。明万历29年(公元1601年),仿照浮桥设置修建索桥,河上固定排列24只大船,用草绳系船成桥,用四根碗口粗的铁锁将两岸四座铁铸“将军柱”相连,故名索桥,坪上的这个堡子也就叫索桥堡了。
据史书记载,从西汉开始,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从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细亚,并联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即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北线,从长安出发到咸阳,沿渭河经凤翔、升阳和陇县,再北上安口过平凉和固原,越六盘山南麓,从靖远石门过索桥渡口,再一路西上由景泰的芦阳、马鞍山、一条山和寺滩,过蒿沟岘到古浪界内,再入武威后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
索桥渡口建成后,沟通了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流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完善、最便捷、影响最大的交通要津之一,这里是丝绸之路北道横跨黄河的重要关隘,也是长安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不论是满身征尘的将士,还是富比王侯的商贾,大凡由此渡河往来,完成他们的使命……
盛夏的索桥,艳阳高照,黄河水哗哗地流淌着,从索桥堡残留的遗址看来,大约有60余间坐西朝东的石坯房,还有驼棚和马厩,苍老的条石和木炭烧制的青褐色瓦片砖块连同古青花瓷碎片散落在野草青青的石坪上,南北走向的三条巷道,粗疏地勾勒出昔日古渡驿站的雄伟轮廓,高低起兀的断墙石壁,经历了无数次的风吹雨打,尽管斑驳脱落,但依然挺拔如竹,似乎在诉说着古堡倔强的性格和神秘的往事,又像在回味古渡的辉煌与灿烂。
站在古堡遗址上,踏着脚下残砖断瓦,我思绪万千:四百年来,索桥古渡以一种凄美的方式延续着,来来往往的商旅使臣在朝露夕辉中匆匆往返。晨风吹来,耳边似乎响起了古道惜别的马嘶声和宏重的驼铃声,一种无端的苦涩和惆怅涌上了我空旷的心头。蓦然,一只苍鹰从河东展翅飞来,它那矫健的身影映照在浩荡的河面上,宛若天马行空,又似烘云托月。面对满目青山和滚滚黄河,我仰天长啸:“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翻开厚重的史书,历朝历代的史学大家和文人墨客对索桥古渡的记载和描述委实太少,即便有,也不过是匆匆几笔,或者是寥寥几字,引不起世人的回味和关注,如同苍穹中的繁星,若隐若无,冥灭难求。是啊!“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索桥古渡两岸的马莲花,在无声无息中开放,又在无声无息中凋落,正如历史不需要闲人刻意地去渲染雕饰。岁月的尘埃永远湮没不了索桥古渡在丝绸之路上的丰功伟绩,滔滔黄河是你的无字丰碑,莽莽群山是你的忠诚伴侣。
“东方风来满眼春,一带一路尽朝晖。”从东海边的连云港,横跨祖国东西,经过古都西安,来到西北边陲,天堑变通途,列车高速飞,直达欧洲鹿特丹;从祖国的东海岸边起航,吉隆坡、科伦坡、内罗毕,威尼斯,到达鹿特丹,海、陆丝路齐相会!繁荣富强的号角响彻天籁!
复苏吧,索桥!腾飞吧,古渡!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你厚积薄发,又焕发出了青春的魅力,已成为弘扬黄河文化的摇篮和丝路文化的圣地。
白银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北京路456号 邮编:730900 E-mail:byzyyjs@163.com
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