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白银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 关注:
干警之声
当前位置:首页 » 干警之声

让“马上办、认真办”成习惯

来源: 作者:王维恒 责任编辑:白银市中院 发布时间:2019/2/21 15:43:03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2018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2018年4月26日施行)。《规定》包括:严格规范延长审限报批程序,严格适用延期开庭审理,及时告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审理期限、扣除、延长、重新计算审限,延期开庭审理的情况及事由等程序性信息,加强审判流程管理,以及依法处理拖延办案行为等。虽说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简易案件的审理期限是三个月,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是六个月,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在审限内不能审结,可转为普通程序,存在有变相延长审限的嫌疑不说,延长审限、向审委会汇报等也都是一些内部行为。究竟延长了多长时间的审限,是否审批等并不对当事人及代理人公开,从而非但无法对拖延办案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也无法预料最迟什么时候能作出裁判、结案。《规定》解决了这一司法实践中长期困扰当事人与代理人的问题。《规定》不仅严格规范了延长审限报批程序,使一些没有正当理由延长审限、拖延办案的情况有望得到控制,而且关于把审理期限、扣除、延长、重新计算审限、延期开庭审理的情况及事由等程序性信息及时告知当事人的规定,更是一方面让当事人对延长审限、案件进程等一切都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关于扣除审限及事由等方面的告知规定,把案件中止(扣除、不计算审限)的起止时间、事由等也置于当事人与代理人的监督视野之下,使其对法官是否有拖延办案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这必然倒逼法官严格遵守审理期限以及延长审限、延期开庭、中止审理等方面的规定。因此,作为法官,努力提质增效,要使“马上办、认真办”成为一种习惯和基本素养。

用“马上办”扎实作风。作风建设实打实,来不得半点虚浮。“马上办”代表着遇事不拖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精神。面对日益增涨的案件数量,审判业务部门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马上办”中端正态度,愉快接受工作任务,不推脱、不抵触。审判业务部门工作程序性要求高、任务重,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没有雷厉风行的作风是做不到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马上办,不能懒散,不能拖沓。遇到时间紧的工作任务,主动加班加点,及时完成任务。“马上办”并不是只强调快,好与快、质量与效率从来都是一同要求、一同落实的,不能顾此失彼。

用“认真办”彰显担当。担当的人必然是认真的人,不认真的人谈不上有担当。“认真办”代表着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中国共产党人历来讲认真。“认真办”的前提是讲原则守纪律,背弃原则和纪律的认真,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认真办”要求久久为功、精益求精。没有恒心和毅力,是干不成事的;不能做到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也是干不成事的。“认真办”要求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到实处。在日常的审判实践中,法官就当不断培养并形成及时结案的习惯。通过开动脑筋,创新思维,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使矛盾纠纷得以快速处理,让司法正义早日实现。当然,谁都会遇到一些棘手或拿不准、难以下判的案件,但不管是通过持续思考、查阅判例与司法解释、好好琢磨分析相关法律规定的含义,还是通过向其他法官请教、共同讨论乃至请示、汇报,都要把握好时间节奏,力争把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股脑儿彻底解决,这不仅符合及时审结案件的要求,也会让自己养成不畏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如果遇到困难就拖、就躲,不但案件不会因为拖而了结,因为拖而躲掉,还会在拖、躲之中无谓浪费时间、精力,养成畏惧困难、遇到困难就拖、躲的恶习,对棘手案件永远会感到头痛。

习惯不仅是行事的方式,也是素质与水平的集中展现。《规定》实施后,还望同仁们都予严格遵守,并在遵守审限底线的基础上,养成快结案、及时审结案件且遇到困难及时克服、不怕困难、勇于迎接困难挑战的良好习惯。